日本雨傘叫“和傘”。
中國的油紙傘在唐朝時期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后被稱為“和傘”,制作工藝與中國油紙傘一樣,傘架竹子,傘面油紙。

1.審美和圖案上的差異比較明顯,讓人能夠一眼分辨出來,
中國油紙傘圖案往往帶有江南水汽的優雅婉約。常有水墨畫、題字傘面等,用色為青色或者暗紅
日本油紙傘圖案通常簡單有力,有滿滿的和風感:
同樣是落花元素的傘面,中國的表達方式:
日本落花元素表達方式:
2.傘面的透明度
中式油紙傘通常講究透明感和輕透感,通常有較好的透光性,非常輕薄。傳統油紙傘一般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涂刷子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
日式油紙傘由美濃紙做傘面,在上面加上胡麻油制作。不同地區的竹骨及用紙略有不同,但通常比中式要厚很多,透光性也要差很多:
3.關于傘骨和傘柄的設計
中式油紙傘通常想要隱藏傘骨,會將紙覆蓋住傘骨,傘柄也通常都是統一的素色竹制。主打輕便易攜的特點。
而日式油紙傘通常暴露傘骨,對傘骨傘柄的配色和裝飾非常重視,并會根據傘面的風格和顏色進行不同的上色。突出莊重感和結實的感覺。傘柄結實,多為黑色。傘骨也通常更密集更多更粗。傘面也較大。
黑色傘骨露在外面
4。收攏起來的差異
可以看出,日式傘頭更圓更大,由于傘骨密集收攏后更粗但也更規整
5.傘骨撐開后的角度
中式撐開后很多幾乎為平整的原型,即使有角度傾斜也較小,傘面也通常較小
日式傘撐開后有較大的傾斜角度,且通常傘面本身較大,會把人蓋住。
6.中國的傘骨較細,日本傘傘骨粗些
雖然油紙傘起源于中國。但人們更愿意購買日式的紙傘,因為日本紙傘工藝更加成熟,傘柄驚喜觀賞性強,且傘面較厚較大,不像中國傘面很薄只有一層,傘骨數量較少收攏后不夠服帖,整體又很輕導致傘骨易折斷。日式傘結實厚重,且傘紙是一片一片加在每兩根傘骨之間,傘骨數量也更多,傘骨更粗,收攏后服帖,制作更為耗時但也更為實用。
中國的輕薄傘面制作:
日式的較厚的傘面制作:
關于日本紙傘的制作可以看這個視頻,非常詳盡:
傳統日本油紙傘的制作工匠,和傘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