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織繡福州扇子的材質有哪些?緙絲、羅、紗、緞、綢、絹等絲質材料制成,其中尤以緙絲為耐用且精美。除了不同的扇面質地,還有精致的扇面工藝,主要有刺繡類的雙面繡、打籽、納紗和盤金繡以及堆貼、鑲貼等工藝。以下是結合清代扇子對扇面工藝做詳細分析。
緙絲又稱“刻絲”、“克絲”,是中國傳統絲織工藝品種之一,采用“通經斷緯”的織法。宋元以來一直都是皇家的御用織物,常用于織造帝后服飾等。由于緙絲工藝繁復,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圣”的盛名。黃色地緙絲鳳棲梧桐圖扇子,從局部可以比較清晰看出,織物上的花紋與素地,相鄰的顏色之間呈現斷痕,顯示出一些類似刀刻的紋路。緙絲織成的花紋,正反兩面相同,很適合制成兩面都可觀賞的扇子扇面。
1、緙繪:緙絲與繪畫結合,緙絲牡丹花蝶圖烏木雕花柄扇子,蝴蝶和牡丹花局部邊緣為緙絲,內部彩繪。緙絲與繪畫結合既降低了工藝難度,又使得織物紋樣更加精致和寫實。
刺繡扇子扇面針法豐富,本文分析幾類常用且較為有特點的。黑色綢繡菊花雙蝶圖竹柄扇子和褐色紗繡秋海棠花圖烏木雕花柄扇子,雙面繡扇面,有平針、套針、反搶針、斜顫針等針法,針腳細密,藏針巧妙,水路清晰,將花葉的體積及層疊、向背關系都表現了出來,顏色的明暗、暈色的過渡也非常自然。
2、納紗:漢族傳統刺繡的一種針法。在蘇繡稱為“戳紗”,在北方則被稱“納紗”。以素紗為繡底,依花樣顏色內深外淺或外深內淺用彩絲有規律的按沙孔行針刺繡,針路整齊,四周留有紗地,與現代的十字繡的針法相似,有類似的紋樣肌理效果。
3、打籽:漢族傳統刺繡的一種針法。是點繡的一種,每繡一針用線條繞成粒狀的小圈,色彩漸變靈活,所以打子針法常用于繡裝飾性較強的圖案。又因打籽繡為一整一結,所以繡面堅固耐用。紅色綢繡花卉佛手圖紅木雕花柄扇子,扇面佛手用打籽繡針法,繡工細致、針法活潑、暈色過渡自然,使佛手更有體積感。
4、盤金繡:漢族傳統刺繡的一種針法。條紋繡的一種,也是簡化的平金繡,裝飾性強。盤金繡針法根據花稿圖案,沿著圖樣的邊緣將金線回旋。緞心綢邊平金博古花卉骨柄扇子,扇面中間用盤金繡針法表現,線條靈動,畫面表現力強。
5、堆綾:中國古代的一種織繡品種。面料以綾為主,所以叫做“堆綾”,但也用絹、緞、紗、綢、麻和布等面料制作紋樣。堆綾制作是先將面料按照圖樣剪裁成綾片后,然后在背面托紙、粘貼或用針線縫上,按照圖樣堆成紋樣,也可在上面再加刺繡,使花樣更為精美。4紗貼綾絹桃樹雙鶴圖染雕骨柄扇子,黃紗為地,綾絹為質裁成雙鶴、壽桃及靈芝圖案貼于扇面之上,綾片微微突起與紗面,極具立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