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油紙傘·起源與發展
油紙傘和脫胎漆器、牛角梳并稱為“福州三寶”。在早期福建福州人的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當地有句俗語叫“包袱傘”,意思是出門人所帶包袱中都有傘。
福州的油紙傘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率兵南下入閩建立閩國,來自中原和江浙一帶的人把造傘工藝帶到福州。
油紙傘在清朝進入繁榮期,清末民初時全市雨傘店號較多時達300多家。在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貨運動中,福州市民把傳統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
福州油紙傘·特點
不脫骨、不漏水、不褪色
選料精、上油膩、繪花雅
福州的制傘手藝已經傳承千年
正宗的福州油紙傘選材考究
以實心、彈力足、韌性大的
閩北青山老竹為傘骨原料
經83道工序方可完成
制作周期達3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