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訂婚、結婚、喪葬時使用紅油傘是很多少數民族的習俗,如客家族用紅油傘作婚嫁嫁妝、并用紅油傘遮蓋喪葬撿骨,瑤族、苗族的訂婚信物是紅油傘,傣族的油紙傘是陪葬的必需品,等等。
客家一用紅油傘遮蓋 喪葬撿骨由于大陸的客家人多居住于山區,死者多葬于山上,客家人初次埋葬死者時不立墓碑也不起塋,而是在“二 次拾骨葬”時(通常為三年、五年或更長時間之后) ,再舉行隆重的改葬儀式。決定改葬時,在遣屬選定改葬的墓地后,于農歷八月初一(或是大寒前后)請來安葬師傅,焚香祭奠之后掘墓開棺,并在紅油紙傘的遮蓋下撿拾遺骨,再用山茶油將遺骨拭擦干凈。之后再將先人遺骨按“撿金”及"做地”等步驟重新隆重安葬。
客家一用紅油傘婚嫁嫁妝
客家習俗婚嫁時包括聘金與嫁妝,其中紅油紙傘也是陪嫁妝奩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凹垺迸c“子”諧音,有“早生貴子”之意,“傘”包5個人字,寓意“多子多孫”。油紙傘的傘軸意取中空正直, 無私無邪。圓形的傘面則取其“圓滿”之兆,象征婚姻圓滿成就;另外送傘陪嫁亦有表示用來遮日避風防雨,驅惡避邪之意。其它的妝奩則還有五色衫褲、梳妝臺、腳桶、尿桶、門簾席、木箱或皮箱等,較富有的人家的嫁妝則另有金銀首飾、綾羅綢緞及被褥毛毯等等。另外女方也會有送一一些有吉祥諧音的蔬菜 ,如芹菜、大蒜、香蔥、韭菜等,以紅繩或紅布條捆綁后作為陪嫁。
用紅油傘作為嫁妝的習俗在現今臺灣及東南亞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廣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