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福建油紙傘的制作過程,畢老師侃侃而談,有一代宗師的范兒。他拿了一把還沒有覆紙的傘架說,“這制傘開始的步驟就是選材,什么時候砍竹子,砍什么樣的竹子都是非常有講究的。立春前不能砍竹子,要不然會生蟲,是八月十五后再砍。選竹子還得選‘撐展’的?!?/span>

剛學藝的畢老師在做傘時,掌握不了力道輕重,力氣太大會把傘面壓破,力氣輕了傘面就沒有漂亮的造型,傘面上的鳳凰姿態就不漂亮,沒有神鳥的精氣神?!皞鹘y的制傘要經過90道工序,多可達到101道工藝,要用到100多仲工具,每一道工藝都有秘訣,父親看到我哪里做得不好,就會輕輕地打一下,我現在這點手藝是他‘打’出來的?!?/span>
而事實上,畢老師的父親是一直不同意他學做油紙傘。因為干這一行工資太低,那時候做一把傘,只有幾毛工錢,一個月辛辛苦苦地做下來,養家糊口都有困難。雖然父親不同意,但畢老師還是一直偷偷地學,自己揣摩做傘的技藝,一直到1975年,畢老師下鄉當知青。后來,知青返城,畢老師也回到了分水鎮。根據回城的安排,畢老師回到父母的單位——分水油紙傘廠接班,真正開始了他和油紙傘一生不解的情緣。